梅葆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于4月25日上午11:04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消息一出,令各界为之震惊和哀伤。
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1944年,10岁生日,初次登台出演《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当年9月起随老师王幼卿,开蒙学戏。除了青衣外,昆曲教师是朱传茗,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武旦教师是陶玉芝,跟茹富兰学《雅观楼》,跟姜妙香学《辕门射戟》。每天还请徐元珊老师陪练、教武功。1947年和梅葆玥、裘盛戎以《二进宫》参加教会募捐演出,引起社会注目。
1950年6月,为救济失业工人,梅兰芳、梅葆玖父子二人共同义演《虹霓关》,成为文艺界轰动一时的事件。1950年12月,为了锻炼和培养昆曲能力,梅兰芳、梅葆玖父子合演《游园惊梦》8次之多。1950年12月31日给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在怀仁堂演出,梅兰芳、梅葆玖父子合演《水斗》、《断桥》,次日元旦,梅葆玖主演《玉堂春》。1951年4月21日起,正式加入梅兰芳剧团。1953年10月4日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组织的赴朝慰问团,数次演出《天女散花》,并陪同马连良合作演出《三娘教子》。1959年5月参加父亲的《穆桂英挂帅》创排,并在剧中扮演杨文广。1961年8月8日父亲逝世,接过梅兰芳剧团的大旗。1962年8月9日,北京举办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陪同谭富英合作演出《大登殿》,这是谭富英生平最后一次演出。1962年11月,梅兰芳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赴沪联合公演,梅葆玖、赵荣琛,梅程二派,相映生辉。
1978年9月,“文革”结束后传统戏重新亮相,梅葆玖、赵荣琛、李翔、孙毓敏联袂演出梅程荀尚流派专场,和李万春合作《霸王别姬》。1981年8月24日,北京举办纪念梅兰芳逝世20周年演出。1984年,率领北京京剧院和以童芷苓为首的上海京剧院,联合组团赴香港演出。1984年10月,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为期4天,开始了逢十必庆演的规矩。1987年4月,为期11天的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1988年5月,为期9天的上海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举行。1990年10月,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1994年4月29日,上海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
2001年11月,京剧《大唐贵妃》在上海首演。2003年4月,京剧《大唐贵妃》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2006年3月,纪念梅兰芳返乡50周年座谈会举行。2007年3月,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赴加拿大演出。2009年4月,北京京剧院建院30周年,梅葆玖获突出贡献奖。2009年5月,梅葆玖领衔《盛世中华》出演《贵妃醉酒》。2009年11月,北京长安大戏院交响京剧《西施》演出。2014年在中国戏曲学院成立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出版了不定期刊物《梅讯》。
梅葆玖说:“我父亲生前就有一个愿望,出版一个刊物,就叫《梅讯》,为他在全国100余位弟子以及热爱梅派艺术的研究者、爱好者、执教者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园地,旨在继承传统、推进发展。”
梅葆玖期待已久的《梅兰芳全集》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版发行。对于该书的出版,梅葆玖激动地说:“不仅为梅兰芳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文献,同时也了结了自己一个多年的心愿。”他本人不仅担任该书的学术顾问,还专门为该书写了一篇序言。
梅葆玖以他高雅的大家风范、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涉猎及不懈的事业追求而为广大观众和人民所接受。梅葆玖近八旬高龄仍担任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并连续20多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梅葆玖作为梅兰芳艺术的继承者,曾演出及能演的梅门剧目约100出,如《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生死恨》、《抗金兵》、《金山寺·断桥》、《贩马记》、《女起解·玉堂春》、《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武家坡·大登殿》、《三娘教子》、《六月雪》、《芦花河》、《四郎探母》、《西施》、《洛神》、《祭塔》、《麻姑献寿》、《春香闹学》、《汾河湾》、《太真外传》、《打渔杀家》、《木兰从军》等以及自创新戏《大唐贵妃》、《三女抢板》、《倩女离魂》。他是目前中国能戏最多的艺术家之一。
梅兰芳大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的唯一集中的代表。梅葆玖是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最忠实的继承者、最具权威的传授者和研究家。至今没有一人的嗓音可以像梅葆玖这样形神俱像梅兰芳。吐气运腔,萧规曹随。观众一致认为听梅葆玖的演唱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梅葆玖气度大方,台步规矩,标准的大青衣,能喜能嗔,具古典风范。
梅葆玖的成功,一方面是靠他个人的刻苦努力、多方面的学习和追求,同时他具有乐观、豁达和诚挚待人的高尚品格。
梅葆玖接受拜师典礼的徒弟有40余位,其中有当代公认非常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李胜素、台湾第一青衣魏海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晶、演唱更具规范的董圆圆、后起之秀田慧、硕士研究生刘维及唯一的男旦继承者胡文阁等。他们对今天京剧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梅葆玖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和上海戏曲学院名誉教授,在中国文化高峰论坛中以中国戏曲京剧文化的代表人身份,作了《梅兰芳艺术在21世纪的实践和发展》的学术报告,影响深远。
梅葆玖是当代中国京剧界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明星,被评为美国政府2005年度大奖(文化类);德国高端品牌“万宝龙”授予其世界文化大奖;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其博士学位等。他在各大洲14个国家演出和讲学,进一步把京剧推向了国际舞台。
梅葆玖对京剧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确实十分尊重京剧作为“国粹”、作为“本国固有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梅葆玖忠实地、言行一致地捍卫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并给予“移步不换形”新的内涵。这份平和自然是最为难能可贵、最接近传统人文之美学佳境的,这就是梅派艺术博大精深之所在!
(作者为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