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其估值既有各自的投资逻辑,也有共性。艺术品投资价值判断有其特有的“道”与“术”——艺术品投资至简大道是关注中华民族鼎盛朝代的代表性艺术品。这些艺术精品都秉承了中国“佛”“道”“儒”“真善美”的思想传承,符合国人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李叔同先生的“先器识而后文艺”是艺术品具备价值的灵魂所在;“术”是艺术品价值判定的技术原则,即投资的“六把尺子”:稀缺性、国际认可度、功用性、艺术水准、文化属性和能够浓缩资产。
我们依据国内外知名数据研究,对值得投资的艺术品做了梳理和研究,建议艺术品投资应根据投资者自身资金量来选择配置品类。操作原则上应根据资金情况:资金量大,配顶级艺术品,如古代和当代书画大师名作,海南黄花梨明代家具,清三代精品瓷器和田黄石;其次,可配次顶级艺术品,未来即可成为顶级艺术品,如宣德炉、宋元古籍及宋拓片;再次,可投资持续热门的品类:当代书画、紫砂、龙泉青瓷等,也包括近现代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家精品及获奖作品。另外,一些跨界合作和有突出文化特点的艺术品也可重点关注。
另类投资领域有一个自下而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市场正在逐渐走入大类资产投资者的配置视野——艺术品投资可能成为2016年市场的一匹黑马。
艺术品投资的机遇来自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中国经济长期的L型底部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实体经济正面临着旧经济去产能、降杠杆和新经济初成长、融资难的困境。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实体投资回报率约为4%,难以覆盖融资成本。从产能过剩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当前所处的国际形势看,这一次我们“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将远远大于98年的去产能时期。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下降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更是人口拐点后的经济潜在增速的中枢下移。
产融资本近几十年来的加速渗透也侧面体现了实体经济的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融资本模式从萌芽进入成长期,尤其以传统周期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开始通过设立财务公司、股权投资公司、二级市场举牌以及直接通过频繁资本运作转型创投公司的模式涉足金融领域。与此同时,P2P、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新金融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而近年来,以中民投、复兴集团、泛海集团、万达集团,以及文交联合、京东与阿里巴巴等民营资本大鳄也开始布局产融结合的模式。
2016年是传统行业加速出清的攻坚之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的加速下滑将倒逼企业加速转型,除了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型,实体向金融的转型也将延续2015年的趋势,产融资本模式的扩张将进入高峰期,进一步加剧资本供给充裕与优质资产稀缺之间的矛盾。
金融资产收益率全面下滑为艺术品投资提供契机
我们所定义和理解的“资产荒”并非配置资产数量的稀缺,而是收益率的“稀缺”。这种收益率的“稀缺”深层次原因是受制于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同时也是无风险利率向下的长期趋势决定的。尽管美联储正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全球零利率的大趋势,中国的宽松之路尚不到半程。
总量上的流动性充裕和结构上的居民财富重配催生了资管行业的黄金时代,今天的“大资管”行业管理着近70万亿的资产规模,且正朝着五年100万亿加速发展着。这100万亿投进任何一种传统资产中都是泡沫:房地产市场正在向下的大拐点上,A股经历十年不遇的股灾后又在全球风险资产大调整中“躺枪”,债市的未来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空间收窄的背景下也不再明朗,股权投资在经历2015年的盛宴后仅剩残羹冷炙。
“鸡蛋不能放进同一个篮子”,但如今的问题是鸡蛋太多,优质的篮子太少,大类资产池亟需活水注入。活水一方面需要传统大类资产新发行的扩容,另一方面更需要大类资产外延式内涵的丰富。近期国内投资者对海外投资和另类投资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正体现了上面提到的大类资产外延式内涵的丰富。由于股债新发规模和海外投资依然严格受限,未来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依然在于调整配置结构和丰富资产类别。
艺术品投资正处于周期底部酝酿七年之痒
艺术品市场本身处于历史底部,有望开启上行周期。根据国内外经验,艺术品市场也有周期性,一个周期为7-10年。从雅昌艺术品信指数规律来看,每次最低谷都是布局的好时机。目前已接近该指数历年来最底部时期,有望迎来上行周期,建议逢低建仓。
当前我国居民财富水平快速上升趋势为艺术品投资提供了经济基础。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达到8000美元时,艺术品投资市场加速发展;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工业化基本完成,艺术品投资将迎来爆发。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485美元,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7个省市已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8200美元,这意味着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打好,中国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大幕可以正式拉开。
高净值人群占比的高速增长提升了艺术品投资的需求。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6%;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与2010年年底相比已经翻番。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高净值人群对另类投资(包括私募股权、私募股票投资产品、黄金、基金专户理财、对冲基金以及收藏品)的热情显著上升,投资比例从2012年的6%上升至2014年的10%,超高净值人群的这一投资比重更高。
艺术品电子盘:投资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传统的艺术品市场,其交易、流通的模式,主要依托拍卖、展览、私洽等模式,通过画廊、拍卖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来进行运作。这样的模式当然有其一些优势,也在过往的艺术品行业一个发展里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另一方面,传统的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难题,尤其对艺术品而言,首先存在真伪识别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在市场上也存在着很多赝品,所以对于收藏投资者而言,要去真正的保真鉴定,事实上需要很高的眼力、专业的素养和经验,这对大多数艺术收藏者、艺术爱好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原来的行业基于它的特性,每个机构面对的客户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画廊能有几百上千个客户就很不容易了。就此而言,整个市场的活跃度非常有限。
艺术品属于稀缺类型的产品,在整个仓储、保管、物流过程当中都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这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资金的安全问题,如何能够得到一个对买卖双方都能够保护资金的交易模式和机制,这是原来传统的艺术品线下流通存在的一些障碍,也是造成市场远远没有达到活跃的状况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谈论“互联网+”,对艺术品行业而言,拥抱互联网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在传统市场上,拍卖公司一年能吸引上千客人就已非常不错了,可在互联网条件下,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都可以同时来参与交易。基于此,产生了电商平台、网上画廊集群、网上拍卖集群、网上艺术家集群,以及各种各样的微拍,这些新兴业态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电商是艺术品交易的空白及未来,互联网+的出现将冲破传统的购藏体验。但艺术品电商也无法解决前文提到的一些藏品真伪和资金安全等问题,于是,艺术品电子盘应运而生。
以南方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电子化交易平台为例,其业内首创的“四分离制度”,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制约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瓶颈。首先是第三方独立鉴定机构,由各艺术品交易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为上市品种的鉴定与估价等提供权威把关。其次是第三方金库级仓管,藏品由南方文交所统一指定与银行同等级别的金库级仓库托管,24小时监控,长期恒温、恒定湿度保存,保证藏品上市托管于最终交割时品相完好。资金方面则是由第三方银行托管:与中行、建行、农行、平安等众多国有及大型商业银行签约,确保交易资金绝对安全。作为平台方,南方文交所就是做入库登记结算、会员培训等服务工作,为广大会员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便捷,更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环境,以及更多的交易机会。
实际上,“四分离制度”也是一个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一种制度。南方文交所首创的“四分离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品交易模式,目前在行业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效仿。
南方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线上交易平台作为政府监管的国有平台,让文化艺术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通过交易系统公开发售,以鉴定、托管、仓储、结算四分离制度为基础,实行“T+0”的交易模式,可反复交易、快速交易、电子交收、现货提取。买家在线上购买后,既可以选择提货回家,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再交易。
目前南方文交所已上市的艺术品有多个名家书法作品、版画、宣纸等,水墨画、扇面书法等藏品也即将上市。
关注南方艺术品中心官方微信
通过手机随时掌握最新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