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端砚的制作工艺和价值,今天我们邀请到两位端砚大师——李志强先生和程振良先生到节目里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请出的是李志强大师。李大师您好!今天很高兴能够邀请到您来和大家分享您对端砚的认识,您从事端砚的创作很久了吗?
李志强:您好,我从事端砚行业已经有32年了。
李志强,男, 1959年5月生于广东肇庆端州。1975年毕业于肇庆中学,2008年12月结业于清华大学高级艺术研修班。现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端砚鉴定专家、肇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肇庆市奇石根艺盆景协会名誉会长、肇庆市高尔夫协会副会长。
黎婉仪:当时是什么原因让您对端砚产生了兴趣?
当时8寸大小的砚只是几十元,我们的工资也是几十元,但好的石眼、设计好的图案可以卖到200-300元。于是我抽空时间去寻找好的砚石,利用端砚的石眼纹路来设计雕刻,一下子就赚了几万元,当时我很高兴,不知不觉间对砚产生了兴趣,开始从事端砚行业。
李志强:当时端砚的客户群主要是来自日本,在国内很多人因工资而买不起。对于我来说这并不算是转折,就算日本人不买,我也会选择继续做下去。因为端砚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端砚是自然材料,古代时期每年都会有开采,资源也会越来越少,端砚以后也会升值。1989年,我开始建立自己的七星端砚工艺厂。
黎婉仪:据说这次《二十四孝端砚》这么有意义的项目是先由您提出的?为什么会这样的想法呢?
黎婉仪:能够由12位国家级大师共同联手创作二十四孝端砚,还实属不易。
李志强: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是很难完成二十四孝端砚的,因为二十四孝有二十四个故事,经商量讨论后,我们决定十二位国家级大师共同创作,他们是中国端砚鉴定专家,也是端砚的传人,组织了在肇庆市有实力的大师们,每人设计2款端砚,组成二十四孝端砚。
(图片来自南方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
黎婉仪:这次能够聚集12位大师共同创作是史无前例的,每个人都会负责两个题材的设计制作。根据您的创作经历,你怎样看待这次创作?
程振良,艺名程良。男,1972年出生在广东肇庆端州黄岗白石村的一个端砚世家,程氏第十四代制砚传人。2008年12月结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高级艺术研修班,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人民政府认定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端砚鉴定专家、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肇庆市制砚名师、肇庆市制砚名师,广州大学等客座教授。
黎婉仪:刚才我们聊到端砚的项目,主要是为了弘扬国学推广端砚生产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广东省端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荣先生就不辞劳苦地多次走访12位国家级民间文房四宝制砚工艺大师,让他们齐聚一堂,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二十四孝端砚。这二十四孝端砚限量出版500套,24个端砚方为一套,12位大师分别用宋坑、斧柯东作为砚材,每人设计2款并各出品500方,一共是12000方。这500套二十四孝端砚将会在南方文交所上线交易。刚才采访的是李大师,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请出另一位端砚大师——程振良先生。
程大师,您好。听说您是一位端砚传人。您是第几代传人?
现在,我就会觉得有一份责任,要将这份端砚技艺传承下去。其实这份传承的责任是比较重大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特别是到了现代,比如自己儿女这一代年轻人不像我们能够耐得住辛苦和乏味。我们学这些技艺,包括制砚的基本功需要学5年。因为你需要经常练习,做到人刀合一,练到你的心思和作品合为一体,这种技艺是非常难的。
黎婉仪:您记得您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时候?
程振良:我的第一件作品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的,当时我看着爷爷制作端砚,我也跟着做。经过两年的时间,我才做好,至今保留着这个作品,很具有纪念意义。
程振良:是的。因为创作的那种兴奋感觉,让人能够更好地专注在这一方面。
(图片由程振良先生提供)
程振良:我觉得还没有满意的作品,希望会有更好的作品。因为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个癖好,我会把砚石随处放,以方便我经常去观察砚石。我认为端砚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创作出很多不同的人或事物,例如砚石花纹里面的颜色、形状、石品,它会告诉你需要做什么,然后才会做出好的作品。创作者需要跟它不停地进行交流、接触,因此产生紧密的联系和感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黎婉仪:端砚被称为“砚中之首”,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
(图片来自于南方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
黎婉仪:那宋坑和斧柯东在端砚中的稀缺程度如何?
黎婉仪:在这次创作活动中,您是否有增添了一些创新在里面?
程振良:有的,比如用如意祥云、灵芝云等图案设计成砚池,打破了传统的形式。砚池的创作比较有现代的特色。传统的端砚会有固定的砚池,现代端砚可以用流动的祥云作为砚池,或者用太阳也可代表一个砚池,砚堂和砚池之间的交替时很明显的。
创作二十四孝端砚是由12位端砚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创作完成的系统作品。本期采访只是采访了其中的二位代表。还有更多的大师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给大家介绍到。
(图文整理:黄梓南,段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