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入口客户端下载热线:400-8839-400
热门搜索: 中国心宣纸  |  名家限量版画
您当前的位置:
【深度解读】天下共享——艺术复制品的意义与贡献
来源: | 作者:艺术品中心 | 发布时间: 2017-01-13 | 3286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者介绍:

何怀硕著名画家、杰出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毕业于台北师大,后留美国并获硕士学位,现在台湾从事美术教学、评论和创作。他的作品深受梁实秋余光中文学大家的推崇。他的《孤独的滋味》(人生论)、《苦涩的美感》(艺术论)、《大师的心灵》(画家论),是他著作的精华,被世人称作“怀硕三论”,拥有众多读者。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书画艺术的高科技复制技术尚未发明的时代,艺术的传承仰赖画师代代相传。杰出的大师入门或私塾的弟子中,固然不无少数天才能青出于蓝,另创高峰,成为新的大师,但毕竟天才稀有,平庸者众。代代相传的结果,难免每况愈下。所以,研读欣赏学习名作真迹,在个人是极重要的途径,在文化发展史上是艺术生命得以承续发扬的关键。


但是古代尚未有集中大量经典作品公开展览的博物馆、美术馆。历代经典作品分散在少数权贵与收藏家手中,拱璧之珍不轻易示人。所以只有特殊的少数人得以亲睹部分经典,大部分人难睹名品,只能看到泛泛之作。平生能亲炙三五名家精品,已属万幸。真迹难以见到,便只能从许多历代画记、画跋、画论等等书画著录中想象名画真迹之风姿神韵。但是书画毕竟是视觉艺术,非文字的叙述所能取代。历代名画家有人作“课徒画稿”,但没有复制技术便不能嘉惠天下学子,还是少数拥有者的私秘。直到清朝画家王概(安节)以明代画家李流芳课徒画稿增编,于一六七九年(康熙朝)木刻套印成书。后来又有其他画家加入,又大量增编;清末画家巢勋又重摹增编,在上海以石版印刷,流行天下。这就是三百年来普济无数学子,功德无量的《芥子园画傅》。像齐白石辈出身贫寒的天才大画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芥子园。


到了今天,在专业技师运用现代数位彩色珂罗版制作的书画复制,已超过“几可乱真”的水平,而达到视觉上等同原作的程度。


艺术的传承,不论欣赏、临摹、鉴识、研究,有了今日的复制品,可以说任何人皆可拥有经典名作“真迹”的机会。这是数千年文明史空前的突破与大贡献。

唐《宫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授权日本二玄社高网胶印

正确认知原作与复制品


历史名家、大师的书画原作,已不只是“国宝”,而且是人类共享的,世界级的珍宝。原作只有一件,不能,也不该为私人所拥有。经典作品在发达的文明国家最后都进入公私博物馆,确保了它为人类共享的崇高地位,也受到最严格标准的保护。


尽管现代高度精密制作的复制品在视觉效果上等同原作,但毕竟不是原作。在材质、年代、触感、气味等都不可能一样。因为它只是原作的“拷贝”,所以论历史文物的或金钱上的价值,复制品与原作当然不能相提并论。正因为复制品不是原作,只有技术、材料的成本而已,所以人人可得。就如同杜甫诗的原作手稿价值无可估价,但一本杜诗全集几百元台币而已。


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从欣赏、学习、研究的角度来看,复制品的贡献,反而不是原作之可比。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授权日本二玄社高网胶印


我们想看达文西或林布兰的原作,想看范宽或李唐的山水,中外人士得跋涉千万里,到相关的博物馆去。即使去了,也不一定每次都看得到。有的经典作品好久才露一次面。即使看到了,博物馆为保护名作,光线甚暗,玻璃柜或护栏都不让人近距离细看(怕你的飞沫或呼气对作品有损),而且往往人多拥挤,不能久观。而复制品则完全没有这些遗憾。什么时候想看,在明亮的光线下,近观、细看、临摹、研究,完全随意自主。其“恩惠”之大,是古人所不可梦想。


“原作”当然是艺术作品唯一的原件。而精良的印刷品,最大的功绩正在于解除了原作“唯一”的局限。以质精量多,价格相对低廉,嘉惠天下热爱艺术的人,使无价之宝变成人人可接触,可拥有的恩物。精良的复制品伟大的意义与功德在此。

艺术杰作如果没有复制品,艺术的传承、学习、宣扬、推广、提供人类共享,必非常困难。贝多芬的乐曲,各世代不断有人演奏,出版复制品,使人人得以共享。


书画不同音乐,因为有原作可看,所以有许多人看不起复制品与印刷的书画册。认为一定要看原作才能得益。有没有道理呢?我的回答是确有相对的道理在。相对什么呢?第一,一辈子没看过大师的原作,只从缩小的印刷图片上认识书画名作,确有误认、误导之虞。第二,印刷不良的复制品。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单靠复制品当无法体认经典名作的神髓。


从古代到近代,复制书画大概有三种方式:第一是临摹原作。缺点是受制于临摹者的功力与修养,而且到底是另一个人手笔,与原作距离甚大。而摹品也只有一张,不能普及大众。第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板水印”。可以制作较多数量,而且材质(墨、色、纸、绢等)相对逼真。缺点是笔墨经过木雕、手印,到底大异其趣。当工艺品玩赏、装饰尚可,学习、研究则价值不高。第三种便是照相制版的胶网印刷。早期质量不稳定,现在已大大提高。至今书画印刷都采用此法。日本二玄社复制原寸中国书画经典名画,是此中顶级的产品,达到视觉上乱真的水平。


1867年德国人发明玻璃版印刷(称珂罗版collotype),只能印黑白。欧洲、日本与中国都曾有珍贵的出品。但因难度与成本太高,印量少,而至衰落。胶网印刷术印量多,成本相对降低,更使珂罗版印刷难以抗衡。


近半世纪,科技发达,文化提高,追求更高质量的复制技术有了更佳条件。彩色珂罗版于是复兴。近年更有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位彩色珂罗版”的出现。台湾戴胜山房的出品,以原寸复制历代书画杰作,其质量是我所见过最卓越的水平,很慎重而负责任的说,确已达到视觉上等同原作的程度。


现代高科技的印刷术不但忠实于原作,而且有比欣赏原作更高的“忠实”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原作年代久远,绢、纸变色,有的已成深咖啡色,而且有许多污垢灰尘,使原作面目昏暗朦胧。这些非原作本身的外加的干扰,都能在不损原作的原则下予以减除。这是复制品略胜原作的优胜处,所以说“更高的忠实”,并不夸张。


精美传真的复制品,使历代艺术的硕果传布天下,走进生活,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天下共享。对欣赏、学习与研究者,更功德无量。经典杰作的普世化与民主化,对艺术的传承发展,文化的提升,其伟大的意义与功效,难以估量。这是当代人的福气。


如果我们家中没能力挂最佳书画家的原作,与其挂一般质量平庸的作品,不如用经典名画的复制品来提高眼力与心境。这是给你最重要的建议。

客服热线:400-8839-400
新品预热 :数字版画 | 水墨新象 | 方楚雄

关注南方艺术品中心官方微信

通过手机随时掌握最新行情动态